新规核心影响 -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已发行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1] - 国际投资者持有中国国债比例曾逼近10% 机构更关注中长期政策明确性而非免税安排 [1] - 新规引发机构抢购存量免税债券("老券")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日先升后降 收盘下降1BP 3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样下降1BP [2] 短期市场反应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近期高点1.7475%降至1.6975% 30年期从1.961%降至1.919% [2] - 测算显示新发10年期国债需提高6BP-8BP收益率补偿税负影响 [2] - 预计新老券将形成5BP-10BP利差 债市利率或小幅调整(5BP以内) [2] 资金流向变化 - 信用债及同业存单相对性价比提升 机构建议关注配置机会 [3] - 公募基金税收优势凸显:免所得税且利率增值税享半价优惠 银行理财或追加委外投资规模 [3] - 南向债券通不受增值税调整影响 近期明显扩容可能吸引资金流入 [4] 中长期影响 - 新规对债市为脉冲式影响 中长期难改利率下行趋势 [5] - 债市将形成新老券双曲线定价 新券曲线大概率高于老券 [5] - 政策或引导部分资金从利率债转向股票市场和信用债市场 契合"增强资本市场改善势头"目标 [5] 政策背景分析 - 中国已发展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税收优惠必要性下降 [6]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3年1月2.9%降至2025年7月1.7% 政策旨在防范利率风险累积 [6] - 预计增值税恢复今年带来40亿元税收 2026年250亿元 其中金融债利息税为增量税源(今年20亿元 2026年130亿元) [6][7]
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中外资机构如何调整投资策略?
第一财经·2025-08-06 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