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伏贴乱象:从“妇科”到“风湿”都能治?本质竟是日用品
北京商报·2025-08-06 20:52

网购三伏贴乱象 - 网购平台上销量动辄数万的三伏贴多为普通日用品而非医用产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中医药知识不足进行误导[2] - 某购物平台"可孚医疗器械旗舰店"销售的"艾草三伏贴"销量超10万件,实际为日用品但宣称与医院配方相似[4] - 商家客服声称产品"和医院差不多",但专业医生指出医院三伏贴在配方比例、药物浓度等方面与日用品存在天壤之别[6] 产品标准与监管问题 - 网购三伏贴执行的是企业标准Q/NJJJ016,而非国家或行业对医疗器械的强制性标准[7] - 企业标准由南阳玖灸久艾业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最早发布于2020年6月[7] - 企业标准门槛低,要求通常低于国家或行业对药品、医疗器械的强制性标准[9] 虚假宣传手法 - 商家使用"医院同款"作为虚假背书,但医院使用的三伏贴均为院内自制制剂,与电商产品不同[11] - "非遗传承"噱头被滥用,部分产品实为砭贴甚至"三无"产品[12] - 部分商家销售的实际上是胶布,却在商品名称上强行蹭三伏贴概念[13]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多数消费者难以区分"药准字""械字号"和"企标产品"的差异[15] - 部分消费者误认为"械字号就是药品"或"有执行标准的产品就安全有效"[15] - 每年三伏天后医院皮肤科都会接诊因使用劣质三伏贴导致皮肤过敏甚至灼伤的患者[15] 行业现状 - 艾草类产品属于河南地区特色产品,属于传统中医产业[8] - 网络销售渠道成为监管盲区,跨区域销售特性增加监管难度[12] - 产品宣传几乎涵盖全年龄段、全病种,无视中医"辨证施治"原则[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