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你以为你吃的是麻六记,其实不过是代工“盲盒”
虎嗅·2025-08-06 21:16

事件概述 - 麻六记270g规格酸辣粉被曝粉饼发白、发霉且有刺鼻味道,导致多地开市客下架该产品 [1] - 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声明,问题原因为生产过程中消杀环节存在不足,可能导致部分产品受环境细菌污染,出现湿粉饼保质期缩短或霉变 [1] - 麻六记于事件发酵后公开发表声明向消费者道歉,并推进退货及补偿方案 [1] 品牌方治理问题 - 麻六记曾涉嫌“成分漂绿”,以“红薯粉”为宣传点售卖,但实则掺杂价格更低的木薯粉、蕨根粉,并添加硫酸铝铵 [2] - 在本次霉变事件中,品牌方未第一时间发现和披露问题,而是在消费者爆料、开市客召回、代工厂道歉后才被动响应,暴露出监管完全依赖外包厂商的治理真空 [2] 代工模式的风险 - 代工厂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除为麻六记代工外,还为李子柒、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品牌生产产品 [3] - 多品牌共线代工模式存在脆弱性,品牌方驻厂监管大多停留在签约标准和抽检层面,缺乏现场实时数据、考核机制和责任追溯 [4] - 代工模式导致治理责任与价值分配脱节,品牌方控制产品定义、利润分配和原料采购等关键决策,却将生产风险转嫁给代工厂 [6][7] - 一旦某代工厂出现问题,共线生产的其他品牌也会受到牵连,形成系统性信任危机,缺乏“最小污染单元”进行切割止损 [8][9] 行业影响与案例 - 类似以代工模式为主的食品品牌来伊份也曾多次陷入食品安全争议,例如有消费者在其购买的蜜枣粽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 [5] - 许多新消费品牌采用“轻资产+强叙事”路径,核心竞争力在于流量与营销,普遍缺乏生产监管的基因,部分品牌甚至采取不涉及监督责任的平台模式运营 [10] 治理建议 - 品牌方需在ESG治理中强制披露供应链分级管理体系,明确代工厂审核、抽检、惩戒机制 [12] - 建议构建“ESG共治协议”,将碳排放监控、劳工标准、工艺数据上传、第三方审计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 [12] - 利用IoT、AI等技术建立车间级ESG数据上链机制,实现品牌方对代工厂的“软监管” [12] - 设立“代工风险储备金”,用于事故应急、赔偿及改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