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播客行业发展现状 - 前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焦可于2025年3月离职创业 7月推出AI生成播客产品"来福" 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文字交互生成个性化播客内容[3][5] - 前妙鸭相机产品负责人张月光开发的ChatPods聚焦AI加持人类制作的播客 而来福实现从"AI加持"到"AI生成"的原生转变[1][6] - 海外NotebookLM热潮带动国内多款AI生成播客产品集中上线 包括5月20日的LitenHub 5月28日的Coze 6月17日的豆包及8月5日的腾讯混元[7] 技术实现与产品表现 - AI播客采用人机共创模式 人类负责主题与核心内容把控 AI负责口语化包装 资料补充及生成5-15分钟对话式播客[10] - 测试显示ListenHub Coze 豆包三款产品均能较好模仿播客风格 对话自然 内容覆盖完整 达到人类播客及格水平[12] - ListenHub在深度探索模式下可生成8-15分钟播客 添加增量分析与观点 Coze存在事实错误 豆包出现抢话且无增量信息[12][14][15] 市场应用场景局限性 - AI播客显著提效非访谈类节目的录制与后期环节 据JustPod数据中文播客每期净工作时长12.9小时 录制剪辑占比超50%[12] - 娱乐类播客依赖主播真实情绪与即兴发挥 知识类播客以访谈形式为主(小宇宙Top11科技播客中10档为访谈)AI难以有效加持[18][22] - 新闻类播客占整体市场7% 在法国和美国Top250中分别占比45%和30% 成为AI播客主要适用场景[26][27] 用户接受度与竞争格局 - 截至8月2日来福总下载量约2000次 早期阶段未收录活跃用户及收入数据[6] - 播客市场呈现强马太效应 头部主播需兼具知识性 趣味性 权威性及个人特点 AI生成内容难以竞争[28][30] - 用户收听播客主要目的为娱乐(48%)学习(41%)打发时间(39%)AI生成内容在非功利性场景接受度有限[21]
前百川联创下场、字节腾讯入局,“AI小宇宙”正在被集体押注?
36氪·2025-08-07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