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汛期如何抓好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
中国环境报·2025-08-07 08:24

行业核心观点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江河流域暴雨洪涝干旱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来越明显,对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带来新挑战 [1] - 各方需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协同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1] - 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智慧预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提升应急效能共筑防汛抢险救灾坚固防线 [1][2][3][4] 行业监管与协作机制 - 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体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联动,构建水源—水量—水质"三位一体"应急响应机制 [1] - 实现跨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信息 [1] - 联合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制定联合应急响应规程,开展多灾种叠加实战演练 [1] 风险预警与源头防控 - 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汛期环境问题开展督导核查 [2] - 强化风险动态感知与评估,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上游地区制药、化工、制革、电镀、冶炼等重点行业污染源 [2] - 探索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新兴技术加密监测汛期河流断面和饮用水水源水质 [2] - 健全水源地快速评估与切换机制,若水源地受污染尽快选择新水源或启用备用水源 [2] 基础设施与基层管理 - 组织排查重点河流、重要湖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风险 [3] - 加快补齐农村饮水安全与供水保障短板,加强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排查 [3] - 发挥社区、村委等基层组织作用清理水源地周边污泥、垃圾、秸秆、畜禽粪污等污染源 [3] - 鼓励公众通过12345热线等渠道反映隐患线索共同维护汛期生态环境安全 [3] 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 -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汛期和极端天气应急值守,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 [4] - 根据汛期特点完善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细化水源地应急措施并储备应急物资 [4] - 组织环境应急监测备勤,分析研判洪涝灾害对水源地生态环境影响并提出快速处置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