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是全球消费级机器人领军企业,即将进行IPO [1] - 公司发展速度超出预期,目前以线性增长为主,但已出现指数增长的苗头 [8][10] - 公司早期发展速度较慢,随着自身进步和跟风厂商进入,行业整体发展加快,竞争加剧 [10] - 公司商业化思路务实,专注于解决实打实的需求,每年增长可观 [36] - 公司的发展节奏与大疆十年前非常相似,目标是在四足机器人领域成为全球领先公司 [40][41] 产品与技术路径选择 - 公司选择四足机器人作为切入点,认为其比双足机器人更快进入家庭生活,且人机交互更友好 [11][12][14] - 四足机器人具有较好的通过能力,能陪伴用户进行户外活动,外观形态讨人喜欢 [14][15] - 双足机器人存在技术难点,包括硬件可靠性、抗摔性能以及伦理上的恐怖谷效应,短期内难以产品化 [12][13][16] - 公司研发出发点是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实用性,与波士顿动力高举高打的路径形成差异 [17][21] - 公司坚信电驱动是未来主流,因其成本低、可控性好、安全可靠,早在2015年就已确定此技术路线 [19][20] 成本控制与商业化策略 - 公司理想目标是将四足机器人成本降至小几千人民币一台,以促进大规模家庭渗透 [25] - 降成本主要通过结构优化、零部件开模生产以及提升装配简易程度实现 [26] - 公司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满足教育、个人及科技公司等客户的可接受市场点,锻炼公司能力并进行产品迭代 [21][22] - 公司追求快速迭代节奏,从解决简单问题做起,再陆续解决大问题,保证每年有一个大的机器人版本迭代 [22] - 公司倾向于to C生意,认为消费者产品做好了以后甚至可以降维打击to B市场 [25] 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壁垒 - 公司拥有先发优势、深厚人才储备和丰富的专利布局,是国内四足机器人领域专利最多的公司 [29] - 公司对四足机器人每个技术细节理解深入,能规避潜在问题,这是借助开源方案的友商难以快速追赶的 [29][32] - 公司在核心环节全部自主研发,包括驱动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以实现低成本、高集成度并掌控产业链 [29][30] - 自主研发虽耗时,但能锻炼团队、深入理解产品,并清楚判断其他方案的缺点 [31] - 公司对开源算法有深刻理解,能高效筛选和运用,而直接使用开源代码的友商可能面临理解障碍和进度缓慢 [32][34] 市场前景与产品规划 -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小区里有很大概率能看到四足机器人奔跑,陪伴小孩或大人 [8] - 明后年产品与人的交互将更近,会添加实用功能和可玩性,部分家庭可能愿意购买 [9] - 长远来看,四足机器人可实现语音交互陪伴、跟随出行、帮忙背东西和拍照等功能 [11] - 公司产品已获得谷歌和英伟达等世界顶级公司的采购和集成,用于AI开发和算法研究 [42] - 公司希望在产品性能和适用范围上做到全球领先,目标是让产品在生活中被经常看到 [57] 创始人特质与管理哲学 - 创始人深知“慢就是快”的道理,强调细致掌握技术细节以规避后续发展中的问题 [2] - 创始人在确定目标方面固执,但在实现手段上灵活,秉持务实的理想主义 [3] - 创始人高度关注AI动向,并敏捷抓住基于AI的具身智能风潮,半年内推出售价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 [3] - 公司管理强调扁平化结构,以产品为导向组织工作,尽可能简化流程和实现标准化 [47][48][49] - 创始人决策风格偏向绝对理性,注重参数和细节梳理,追求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极致 [50][55]
五年前,对王兴兴的一次未公开访谈
虎嗅·2025-08-07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