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多维度布局未来产业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证券日报网·2025-08-07 14:28
政策布局与区域战略 - 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重庆市、北京市等多地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通过构建人才高地、创新投资体系、发挥数据要素效应等措施推动发展 [1] - 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差异化布局 包括执法检查优化法治环境、细化量子科技/元宇宙等重点赛道、公示标志性产品并给予大额奖励 [1] - 布局未来产业可重构区域经济版图 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 产业规模与政策导向 - 未来产业产值规模2024年达11.7万亿元 2025年预计增至13.4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15% [2] - 工信部等四部门2023年发布《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 明确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产业 [2] 重点赛道与技术成熟度 - 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储能最具新支柱产业爆发力 技术成熟度进入生产成熟期且生成式AI已形成开发者网络效应 [3] - 元宇宙与脑机接口需突破底层硬件 量子信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3] - 部分产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制度保障滞后、基础设施支撑不足等发展瓶颈 [3] 创新发展机制 - 需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 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3] - 企业应加强自主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设计 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场景落地 [3] - 金融机构与主管部门需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耐心资本供给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