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检江湖恩怨录
36氪·2025-08-07 14:3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体检行业面临公众误解,公众对体检与看病的边界不明确,导致对体检效果期望过高 [1] - 行业从三足鼎立(美年健康、爱康国宾、慈铭体检)演变为双雄争霸(美年健康、爱康国宾) [3][18] - 行业规模扩张遇瓶颈,美年健康体检中心数量从2019年703家下滑至2023年576家,爱康国宾从2019年120家增至2023年170家但增速放缓 [20][23] - 头部企业业绩下滑,美年健康2024年营收107.02亿元同比降1.76%,净利润2.82亿元同比降44.18%,瑞慈医疗2024年营收29.72亿元同比降1.56% [23][26] 行业发展历史 - 中国民营体检行业始于2004年,爱康网、慈铭体检、美年健康相继成立 [4][6] - 行业早期通过并购快速扩张,爱康国宾合并国宾医疗并收购新华卓越等,美年大健康合并沈阳大健康并收购深圳瑞格尔等 [7][9] - 2014年行业格局初定,美年健康以94家体检中心领先,爱康国宾50家,慈铭体检42家 [9] - 爱康国宾2014财年营收2.9亿美元超美年健康14.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30万美元超美年健康1.5亿元 [9] 资本市场竞争 - 爱康国宾2014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体检第一股",美年健康2015年借壳江苏三友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体检第一股" [12][13] - 美年健康2015年试图收购爱康国宾,报价从每股ADS 22美元抬至25美元,爱康国宾启动"毒丸计划"抵御 [18] - 慈铭体检2014年寻求出售,最终被美年健康收购,行业从三足鼎立进入双雄时代 [17][18] 技术与竞争困境 - 行业技术门槛低且升级空间有限,依赖设备而非医疗人才,公立医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26] - 2023年全国健康检查5.25亿人次,三大头部企业合计接待量不足市场总量10% [26] - 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存在"护士冒充医生"、"伪造检测结果"等乱象 [27] - AI体检技术被引入但普及需时间,且公立医院同样可能采用,技术突破需求迫切 [27] 市场反应与未来 - 资本市场对行业预期降低,美年健康股价从近70元跌至5元区间,瑞慈医疗股价腰斩 [27] - 行业需通过技术革新或新模式打破同质化竞争,重塑消费者和资本市场信心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