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6家资本“围猎”哪吒汽车,“双资质”成香饽饽,破产重整能否激活30万辆产能?
华夏时报·2025-08-07 18:37

哪吒汽车运营与财务现状 - 7月份桐乡工厂员工领到全额薪资,显示企业运营出现阶段性复苏迹象 [2] - 5月母公司合众新能源遭遇超10亿元股权被冻结,6月法院正式受理其破产重整申请 [2] - 2025年1月国内交付量仅110辆,前四月累计销量不足500辆,同比暴跌97% [3] - 2021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达183.73亿元,实际债务或超百亿规模 [3] - 公司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公开执行标的超1.6亿元,创始人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3] 哪吒汽车自救与重组举措 - 桐乡工厂保持约140人常态化在岗,进行设备维护与产线调试,四大工艺产线完好 [3] - 管理层进行调整,董事长兼任多家子公司法人代表,推动决策体系扁平化 [4] - 正与全国300余家经销商沟通,通过资金与物料支持稳固下沉市场渠道 [4] - 重整投资人招募设定高门槛:实缴资本不低于50亿、总资产超200亿 [5] - 公司拥有稀缺的“双资质”牌照,市场估值已突破20亿元 [5]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洗牌加速,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销量214.6万辆绝对领跑 [6] - 吉利汽车同期销量141万辆,同比增长47%,展现强劲势能 [6] - 新势力中,零跑汽车以22.17万辆登顶,小鹏交付19.72万辆,小米汽车交付15万辆 [6] - 技术竞赛白热化,华为智驾方案下探至15万元级市场,拉高中端车型技术门槛 [6] 行业失败案例与警示 - 极星(Polestar)在中国市场半年仅售出69辆,3月单月销量低至1辆,业务体系近乎瘫痪 [7] - 高合汽车被从未量产过汽车的黎巴嫩公司以1亿美元收购69.8%股权 [7] - 威马汽车经历二次破产,极越汽车虽获资金支持但用户信任难以修复 [7] - 市场更应警惕依赖资本接盘而非技术突破的车企,技术积累与产品定义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