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上市银行密集撤销监事会,监督空白如何填补?
公司治理改革趋势 - 截至8月7日已有18家上市银行宣布取消或推进撤销监事会 [2][3][6] - 2024年新《公司法》允许以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行使监督权 金监总局鼓励商业银行精简治理层级 [3][6] - 五大国有银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均将相关章程修订提交审批 2025年银行治理架构将迎来"瘦身"潮 [3] 监事会职能弱化原因 - 外部监事金融背景不足 职工监事难以独立发声 年度报告模板化严重 [4] - 国家审计通过派驻审计组等方式将财务合规等职责外部化 削弱内部监事会必要性 [4] - 监事会监督流于形式 既无决策表决权限又难获取独立信息渠道 演变为形式合规机构 [5][6] 职能承接与挑战 - 原有监督职责主要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职工董事承接 需配备具备财务风控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 [7] - 审计委员会需由独立董事占多数 被赋予穿透式复核财报和重大风险事项的权力 [6][7] -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面临挑战 若仅对董事会负责可能陷入自我监督困境 [7] 改革意义与影响 - 中小银行取消监事会是公司治理从形式合规向实质效能转变的关键举措 可提升治理效能并降低管理成本 [7] - 职能整合至审计委员会可降低沟通与管理成本 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尤其是监督效率 [7] - 监事会制度自1993年确立 采用德国日本双层治理模式 在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中具有特殊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