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地政策接连搭台,商业健康保险能否让创新药“用得起用得上”
北京商报·2025-08-07 21:49

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发展现状 - 当前创新药械发展迅速,但消费者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成为核心问题,多地正推动完善多元支付机制 [1] - 上海发布18条措施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重点支持创新药械支付,成都也出台类似政策将创新药械纳入商业保险赔付范围 [1][3] -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43款,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行业创新成果密集兑现 [3]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上海政策进一步给予商业保险发力空间 [3] - 上海措施深化支付机制创新,支持创新药械"三进"(进医院/目录/处方),相关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并鼓励税收优惠等支持方式 [3] - 成都医保局协同金融监管部门,推动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扩大创新药械赔付范围 [3] 商业健康保险的角色与挑战 - 商业健康保险在创新药械支付中占比仅7.7%(2024年124亿元),远低于医保(44%)和个人支付(49%) [5] - 面临制度不完善、医疗数据共享不足、结算便利性差等阻力,产品开发存在控费难、风险评估难和市场接受度低等问题 [6] - 需避免"死亡螺旋",重点提升产品吸引力以扩大参保覆盖面,增强业务可持续性 [6] 市场潜力与合作模式突破 - 商业健康保险被视为多元支付体系中最具潜力的主体,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7] - 上海探索保险机构与药企集体采购谈判机制,推动数据共享(临床试验数据用于保险定价),构建跨行业合作模式 [7] - 鼓励开发单位投保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要求单位缴费比例不低于一定标准,并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商业健康保险规模不足是主要瓶颈,需扩大筹资渠道并推动产品创新(如带病体保险) [8] - 保险公司需提升精算定价、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专业化能力,行业需协作制定统一标准以提高运行效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