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规则缺位 航班临时换机投诉不断
北京商报·2025-08-07 23:39
因航司临时更改执飞机型产生纠纷的情况并不少见。北京商报推出《飞机机型临时调整,付费升舱变强 制降舱,消费者权益保障标准不清》报道后,"变更机型维权"引发热议。8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 调查发现,面对前序延误等因素导致的执飞机型变动,多家航司虽以"机型不属合同内容"声明免责,却 普遍缺乏明确的补偿规则。因体验感标准难统一,航司难以按"一刀切"规定补偿,目前仍以舱位变动为 标准。专家建议,航司应出台"宽体变窄体"补偿标准,或在售票阶段明示风险。 "宽体变窄体"成投诉重灾区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531条投诉包含"机型更改"关键词。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大量关于机型 更换的吐槽和维权笔记。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消费者的投诉主要涉及宽体机更换为窄体机、具 有"打卡"意义的特殊机型被更换。 从宽体机更换为窄体机的投诉来看,不少消费者认为宽体机遇到气流时颠簸更小、乘坐体验感更好;有 消费者认为部分宽体机的公务舱座椅能躺平、舒适度更高;也有消费者为了完善的机上娱乐系统和空中 WiFi,特地选择了由宽体机执飞的航班。 以海航为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旅客、行李国内运输总条件》7.1.2规定,航班时刻表或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