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蒋飞:反内卷与市场化改革
经济观察报·2025-08-07 23:59

核心观点 - 新一轮"反内卷"行动被视为"供给侧改革2.0",核心原因是产能过剩和政府推动[1][3]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服务业占比提升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快,导致商品供给过剩而服务供给不足[1][8] - 市场化退出机制缺失是内卷根源,需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企业有序退出[8][11] 市场与政府关系 - 光伏产业为例:2014年中国占全球多晶硅产量43%、硅片76%、电池片59%、组件70%,但地方政府仍持续扩产[5] - 2024年新疆多晶硅产能达47万吨,内蒙古87.8万吨(超规划7倍),四川占全国20%约40万吨[6] - 2024年多晶硅价格同比跌39%,硅片50%,电池40%,组件29%,产能过剩导致全行业亏损[6][9] 退出机制改革 - 典型案例:光伏企业A成本2.7万元/吨,B3.9万元/吨,C3.5万元/吨,市场需求价3.5万元/吨时B应退出但仍在扩产[9] - 价格战逻辑:当价格跌至3万元/吨,A盈利但C亏损,若C不退出将导致全行业亏损至2.5万元/吨[10] - 改革方向:建立市场化退出通道,通过价格波动自然淘汰高成本企业而非行政干预[11] 行业现状对比 - 2009年"四万亿"刺激导致钢铁、煤炭、有色冶炼过剩,与当前光伏、新能源、汽车过剩形成历史呼应[3] - 2024年中国多晶硅产量182万吨占全球93%,远超2014年30.7万吨水平,显示产能扩张失控[6] -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补贴、税收返还、国资入股等方式扭曲企业投资决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