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幅1944.24%,创历史性增长纪录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10.2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下滑576.57% [1] - 毛利率跌至-126.14%,同比下滑207.78个百分点,电影分部毛利率低至-172.42%,同比下滑252.52个百分点 [4] 收入来源分析 - 营收激增主要源于电影业务贡献,特别是主控项目《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票房分账收入 [2] - 《封神第二部》累计票房12.38亿元,位列春节档第三名,但低于市场预期 [2] - 片方分账比例为38.57%,分得4.25亿元票房收入,但北京文化电影业务收入仅为1.15亿元,显示其持有投资份额仅占比27% [6][7] 成本结构问题 - 营业成本同比暴涨250.8倍至3.5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5084.52%,远超收入增速 [4] - 成本增速达到收入增速的近13倍,直接吞噬收入增长带来的潜在利润 [4] - 高投入制作模式导致特效成本、演员片酬及宣发费用居高不下 [4] 行业竞争与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154亿元的国产影史票房新纪录,《唐探1900》收获36亿元票房 [2] - 《封神第二部》排片量从初期2成降至不足1成,而《哪吒之魔童闹海》排片量升至5成 [4] - 全球票房1.76亿美元,其中内地票房1.69亿美元,马来西亚票房203.6万美元,北美票房173.9万美元 [5] 公司结构性缺陷 - 单一片源依赖症,业绩高度依赖《封神》等单一大片,缺乏多元收入结构与风险对冲机制 [10] - 商业模式缺陷,现金流造血功能衰竭,缺乏剧集分账、艺人经纪等稳定现金流业务 [10] - 流动性危机显现,流动比率0.77,面临短期偿债压力 [10] 市场预期与股价表现 - 股价单周涨幅接近25%,与基本面呈现显著背离 [11] - 市场预期聚焦于系列电影长尾价值、项目储备短期催化、IP价值重估三大核心维度 [11] - 项目储备包括《南京照相馆》《东极岛》《愤怒的老虎》《年会不能停2》《火星计划》等 [11] 未来挑战与转型 - 2025年下半年面临生死时速的转型窗口,短期看《东极岛》及暑期档表现将决定全年业绩底部 [12] - 长期需通过剧集分账、艺人经纪、影视文旅融合等抗周期现金流业务,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 [12] - 若无法解决"营收虚增、实质亏损"特征,可能滑向退市深渊 [12]
北京文化收入增长与利润背离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