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战捐款直至胜利(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08 08:50
"窃思人生斯世,要做个模范人物。"这既是缅甸爱国侨领梁金山在90岁高龄时写下的对子孙后辈的告 诫,也是他奔波一生的人生总结。 从早年困苦,到他乡立业,梁金山的成长堪称艰难。正因如此,当他成为一方巨富后,仍心怀桑梓,不 仅平日里慷慨助人,还出资修桥,便利家乡与外界往来。抗日战争期间,这座桥也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 喉要塞。 抗日战争期间,梁金山发出"国亡即家败"之呼,为支援抗战奔走,甚至不惜变卖家产,筹集抗日物资。 直至晚年,梁金山仍以一己之身,奔波于家乡建设。 近日,梁金山之女梁有玲接受采访,讲述心目中的父亲,还原梁金山波澜起伏却甘于平凡的一生。 奔走他乡 1882年,梁金山出生于云南保山的一个小山村,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母亲只得独自一人抚养梁金山 四兄妹。 母亲的辛苦被年幼的梁金山看在眼里,7岁时,他已经开始上山割马草,卖给马队做饲料,换得微薄收 入补贴家用。 临近边境,当地人多有外出赴缅甸打工谋生的情形。1900年,18岁的梁金山也为了家中生计,开始赴缅 做工。 "他这一路上十分艰辛,帮人赶马、做码头工人、做火车司炉,什么活计都做,直到最后到了邦海银厂 做矿工。"梁有玲说,在她小时候,父亲梁金山常在家中的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