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义及分类 - 色谱柱是用于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设备 由管状载体和涂覆在其表面的分离相组成[2] - 根据分离相性质可分为气相 液相 离子交换 尺寸排阻色谱 手性色谱等多种类型 常用包括毛细管和填充式色谱柱[2] - 基本原理是利用柱内充填物的化学性质或几何形态与待分离物质相互作用不同实现分离 具有高分离能力 良好选择性和广泛应用范围[4]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31.69亿美元 较2023年增加2.28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3.96亿美元[1][6] - 2024年中国色谱柱产量26.5万根 较2023年增加5.26万根 需求量67.98万根 较2023年增加10.25万根 产业规模20.53亿元 较2023年增加2.95亿元[1][8] - 预计2025年中国色谱柱产量达31.49万根 需求量达75.98万根 产业规模达22.83亿元[1][8] - 国产色谱柱在环境监测 食品检测等成本敏感领域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越来越多应用 市场份额逐步提升[1][8]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涉及柱管 压帽 卡套 筛板 接头 螺丝等零部件 硅胶基质 聚合物基质 亲和填料等色谱填料 键合试剂与功能化材料及生产设备[10] - 行业中游为色谱柱研发及生产制造 核心成本和技术壁垒集中在填料 柱管及键合技术[10] - 行业下游应用于生物化学 食品分析 医药研究 环境分析 石油化工以及无机分析等多个领域 在生物医药 食品安全 环境监测和精细化工等行业有不可替代作用[6][10] 行业政策环境 - 2023年6月工信部等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要求提升测试分析仪器等高端仪器设备精度和可靠性水平[14] - 2023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4] - 2023年9月发布《关于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提出在色谱仪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高端仪器仪表品牌[14] -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将色谱仪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目录[14] - 2024年5月工信部将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等列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方向[14] - 2024年7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要求开发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析检测用高端仪器[14]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色谱柱产品依赖度较高 市场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15] - 国内涌现纳微科技 赛分科技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 但在产品质量 生产规模及生产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差距[15] - 主要外资企业包括赛默飞世尔科技(提供HPLC和UHPLC液相色谱柱 气相色谱柱 离子色谱柱等)和沃特世(提供HPLC UPLC UHPLC CPC SFC和SBC色谱柱)[16]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汉邦科技(专注色谱分离设备及系统研发制造) 华谱科仪(产品覆盖高效液相色谱仪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等) 纳微科技和赛分科技[16] 代表企业情况 - 纳微科技拥有单分散色谱填料精准制备技术 表面功能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产品涵盖硅胶正相 反相 HILIC 手性填料等多类色谱填料[18] - 2024年纳微科技推出3μm和1.8μm BioCore Glycan糖型分析色谱柱新产品 适用于治疗性蛋白N-糖谱分析[18] - 2024年纳微科技色谱分析仪器及配件营业收入15353.80万元 营业成本8011.07万元 毛利率47.82% 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营业收入7324.62万元 营业成本1815.11万元 毛利率75.22%[19] - 赛分科技主要产品为色谱层析介质 液相色谱柱 为全球生物制药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分析色谱和工业纯化解决方案[21] - 2024年赛分科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专用色谱柱及分析级填料业务销售额2186.56万元 同比2023年增加75.22%[21] - 2024年赛分科技常规色谱柱产量5045根 销量4894根 生物分离色谱柱产量10992根 销量10032根[21] 行业发展趋势 - 色谱柱作为高效分离工具在科研 生产和品质控制等环节不可或缺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低流失与高惰性技术研发以满足复杂基质中痕量待测物分析需求[23] - 国产企业有望在填料和中端色谱柱领域进一步替代进口[23]
2025年中国色谱柱行业政策、产业链、产销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下游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国产色谱柱份额逐步提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