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 - 创新建立自然资源领域全流程监管服务工作机制,通过事前科学谋划、事中高效审批、事后严格监督,实现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3] - 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和“三区三线”底线管控,通过“留白用地”和“通则式管控”提升规划弹性,为项目落地提供支撑 [3] - 建立健全涉土会商机制,落实“动土必问”,未经会商或未按方案实施的项目将从严处罚,并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理念,开辟用地保障“绿色通道” [3] - 严格开展拨地定桩与规划验线,建立施工围挡搭建位置复核机制,全面落实规划核实和土地核验,守牢合法合规用地红线 [4] - 深化全域整治,编制综合整治方案,排摸拆旧复垦等潜力,形成国土空间全域整治“一张图”,通过下达任务和加大考核挖掘发展潜力 [4] 科技赋能 - 在全省率先推出“慧眼守土3.0”模式,依托无人机航测遥感与人工智能算法融合,提升自然资源监管效率和精度 [6] - 构建立体化监测网络,布局智能化巡检基站,设置无人机覆盖区域和作业频率,实现沿江区域全覆盖,土地变化及时发现率提升至100% [6] - 建立智能监管平台,整合“一张图”系统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图像对比和大模型分析技术精准比对多维度指标,预警事件误报率降低50% [6] - 落实闭环化管理,推动“网络+网格”融合共治,形成“发现—预警—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7] 执法与治理 - 以专项行动“亮利剑”、柔性执法“优环境”、规范建设“强根基”,推动执法效能与营商环境双提升 [9] - 严格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机制,统筹推进卫片执法等专项行动,建立整改台账和长效机制,违法行为在社会信用平台公示 [9]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免罚轻罚”清单,对轻微违法用地案件适用容错政策,并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工作 [9] - 加强高位统筹,打破行业藩篱,与市检察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衔接机制,与市纪委确定责任追究流程,提升案件移送和执行效率 [10]
法治经纬|从“地上查”到“云上管”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08-08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