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率改革重塑公募基金:绩优人才「奔私」,产品「被动化」加速
36氪·2025-08-08 10:57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 - 2024年7月已有197位基金经理离职,2023年全年离任357位 [2] - 安信基金张翼飞等知名基金经理离职,管理规模超300亿元,5只基金回报超30% [1][3] - 离职主因包括费率改革导致薪酬下降、考核标准趋严、投资风格受限 [2][4][6] 公募行业薪酬与考核变化 - 此前明星基金经理年薪可达千万,普通绩优者300-400万 [5][6] - 新规要求薪酬与业绩挂钩,三年跑输基准10%需降薪,显著超越可加薪 [6] - 考核新增业绩比较基准、中长期收益占比、基民盈利等指标 [6] 资金流向与产品结构变化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从2022年Q2的5.43万亿降至2024年Q2的3.41万亿 [7] - 债券基金获净申购4592亿份(+5.17%),货币基金净申购8876亿份(+6.88%) [7] - ETF总规模达4.31万亿元,环比增长13.42% [7]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 浮动费率基金头部效应显著,26只产品平均募集10亿vs行业均值4.4亿 [9] - 主动权益基金可能向指数增强型产品演变,风格差异缩小 [10][11] - 参考美国经验,2010-2019年被动基金净流入2.5万亿,主动基金净流出2.6万亿 [12] 私募行业机遇 - 公募离职人才主要流向私募,带来"学院派"投资理念 [3][12] - 私募在阿尔法收益领域更具优势,公募贝塔属性强化 [12] - 私募风控合规标准相对灵活,适合个性化投资策略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