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7.23亿港元,同比增长20%,基本盈利增长15%至44.2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0.76港元,第一次中期息每股0.35港元 [1] - 股东应占经常性基本溢利同比减少4%,由2024年上半年35.7亿港元减至2025年上半年34.2亿港元 [1] - 股东应占呈报亏损12.02亿港元,与2024年同期17.96亿港元溢利形成对比,为2010年以来首次中期亏损 [1] 亏损原因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46.8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8.79亿港元,主要受香港办公楼市场低迷影响 [3] - 香港办公楼租金收入26.36亿港元,同比下滑4.7%,租用率88% [3] - 内地办公楼租金收入下跌4%至1.81亿元,撇除汇率影响下跌3% [3] 香港办公楼市场 - 市场竞争激烈,新增供应持续,需求增长不稳定,短期内租金压力可能持续 [5] - 香港中环片区甲级写字楼租金较2019年高峰期下跌近45% [5] - 香港写字楼市场整体空置率上升至13.6%,湾仔/铜锣湾及尖沙咀空置率分別降至9.5%及7.9% [5] 零售市场表现 - 香港零售物业租金收入11.69亿港元,同比微跌2%,部分商场出租率达100% [5] - 内地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上升2%至22.72亿港元,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较2019年同期高出70% [6] - 上海兴业太古汇确立为城市新地标,内地商场表现优于整体市场 [6] 投资策略 - 未来10年计划在核心市场投资1000亿港元,其中500亿港元投向中国内地 [7] - 内地投资进度已达92%,涉及西安太古里、三亚零售项目、上海陆家嘴太古源等项目 [8] - 专注于一线和新兴一线城市的零售主导多用途项目,预计2032年中国内地和香港总建筑面积增加一倍 [8] 住宅市场 - 香港已建成两个可售住宅项目,预计年内推向市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