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稳定币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7月,稳定币总市值突破2500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如USDT、USDC)占据超95%的市场份额 [1] - 稳定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凸显美元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1] 稳定币的定义与属性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稳定币定义为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锚定单一或一篮子资产、可作为交易媒介的数字资产 [2] - 稳定币具有"技术+金融"双重属性:技术上依托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智能合约,金融上通过1:1锚定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国债)确保价格稳定 [3] - 稳定币本质上是创新型支付代币,不属于传统商品范畴,也无法定货币地位 [2] 稳定币的技术与场景演变 - 技术层面从现金抵押与算法稳定型过渡至混合抵押,纯算法稳定币(如UST/LUNA)因脱锚风险已退出市场 [5] - 应用场景从最初的加密货币交易计价工具,扩展至去中心化金融(DeFi)核心资产、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跨境支付及美债市场 [2][5] - 稳定币因其低手续费、点对点交易、支付即结算等特点,在货币贬值严重或SWIFT替代需求旺盛的新兴市场快速普及 [5] 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 - 香港立法会于2025年5月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将稳定币纳入全面金融监管体系 [1] - 香港金管局于2025年7月发布《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及《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等配套文件 [1] - 监管基于"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原则,要求发行人在香港设立实体公司并申领牌照,维持1:1高流动性储备,并提供T+1全额赎回 [12] 主要司法管辖区监管对比 - 美国《GENIUS 法案》于2025年7月18日生效,确立联邦层面美元稳定币监管框架,明确禁止算法稳定币,储备资产限于现金、美联储存款或93天内美债 [12][13] - 香港《稳定币条例》未明确限制锚定货币种类(可为港币、美元、人民币等),未明文禁止算法稳定币但实践中不允许,未禁止支付利息但需披露条款 [12][13] - 两地均将稳定币发行人视为金融机构,须履行反洗钱等合规义务,但美国采用联邦-州双轨制监管架构,香港采用单一牌照制度 [12][13] 反洗钱与合规履职要求 - 《指引》要求持牌人建立严格客户尽职调查机制,强化链外信息与区块链地址关联,实现链上交易全覆盖 [14] - 持牌人需采用技术解决方案(如区块链分析工具)对稳定币交易及钱包地址进行监测、筛查,以识别非法或可疑活动 [16] - 持牌人必须遵循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转账规则"(Travel Rule),对大于等于港币8000元的非经常稳定币转账需核实汇款人身份 [17] - 持牌人需根据业务性质建立洗钱风险管理机制,设立独立审计职能,并可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全面评估以提升市场公信力 [19]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政策环境 - 中国内地自2013年起持续强化虚拟货币监管,明确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实施全面禁止 [10] - 截至2024年7月,数字人民币(e-CNY)个人钱包开户量突破1.8亿,累计交易规模达7.3万亿元,试点范围扩展至全国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 [10] - 香港《稳定币条例》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行提供可能性,依托香港"一国两制"优势及人民币离岸中心定位,有望连接内地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市场 [11]
稳定币合规新纪元:香港稳定币监管的“立”与“破”
搜狐财经·2025-08-08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