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力绿色转型 - 东莞农商银行推出"零散工业废水指标数据挂钩贷",将融资成本和授信额度与企业的废水处理量、排放达标稳定性等核心环保指标直接挂钩 [1] - 广东金融业通过金融创新手段助力企业绿色投入"变现",积极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1] - 广东率先落地全国首批玻璃行业转型票据,并逐步将转型金融贷款覆盖至水泥、玻璃、陶瓷等建材细分领域,进而拓展至钢铁、铝业、化工、水上运输等多个高碳行业 [1] 转型金融发展现状 - 截至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符合转型金融标准的贷款39笔,总金额达33.6亿元 [2] - 银行的观念已从"要不要做"转向"怎么做",但与新能源等纯绿项目相比,转型金融在落地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3] - 高碳排放行业如钢铁、水泥等,因属于"两高一剩"行业,银行按照传统信贷政策很难支持其低碳转型 [3] 转型金融标准制定 - 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航运、化工等七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 [3] - 广东以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衔接为抓手,按照"标准先行、试点突破、多方协作"的推进思路,探索金融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广东路径 [3] - 广东陶瓷转型金融标准自2023年8月立项,经过一年的充分调研、测算、意见征求和完善,于2024年9月最终正式发布 [4] 转型金融项目落地 - 对于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金融机构需以项目立项批复文件、可研报告、环评报告、低碳转型访谈纪要等为依据,对比改造前后的碳排放和能耗,确认环境效益改善后才给予融资支持 [5] - 广州农商银行为惠州某铝业公司发放了广东首笔3000万元"铝行业转型金融+碳足迹挂钩"贷款,联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联合赤道进行转型认定 [5] - 可持续挂钩贷款需经过三个步骤:企业制定量化转型方案、金融机构联合第三方机构评估方案可行性并放款、在贷款期限内持续跟踪评估实施效果 [6] 广东转型金融探索 - 2024年9月,广东率先全国推出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标准 [6] - 今年7月25日,《广东省造纸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全国首个聚焦造纸行业的转型金融团体标准 [6] - 工商银行惠州市分行借鉴天津的《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发放了广东首笔"转型金融+技改再贷款"落地惠州,为某龙头石化集团的核心项目提供超过80亿元授信支持,已发放7.3亿元 [7] 企业转型成效 - 广东某水泥企业与华兴银行成功落地一笔转型金融挂钩贷款,利率与转型效果挂钩,切实帮助企业节省了财务费用,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8] - 广东在转型金融信息披露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整,包括优化信息披露维度、放宽信息披露频次等,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转型负担 [8] 政策支持与建议 - 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对制造业用于购买设备、技术改造等用途的新增银行贷款,按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的35%进行贴息 [9] - 业内人士建议,可参考其他省份的转型项目库机制,由工信等政府部门联合金融监管部门牵头搭建企业和转型项目的项目库,为金融机构解决项目来源不足的问题 [9] - 监管层面可进一步明晰信贷支持导向,合理指导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放宽相关融资限制 [10]
广东转型金融进阶:破局、探索与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8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