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交易实战渐近 市场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北京商报·2025-08-08 14:59

全国碳市场启动与规模 - 全国碳市场预计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1] - 市场规模预计为35亿-40亿吨,超过欧盟碳市场 [1] - 首批225家发电企业业务规模预计达到20亿元 [1] 市场交易机制与规则 - 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及符合规则的机构和个人,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 [2] - 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计价,买卖申报最小变动为1吨,申报价格最小变动为0.01元人民币 [2] - 生态环境部已发布碳排放权登记、交易和结算三份试行管理规则 [1][2] 市场建设进程与试点基础 - 全国碳市场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已完成配额预分配和系统测试 [1] - 2011年以来在7个省市开展试点,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3] - 试点市场存在区域不均衡、市场规模不大、定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3] 当前覆盖范围与未来扩展 - 目前市场限于碳排放企业,仅覆盖电力行业 [1][3] - 未来将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行业,市场配额可能超过50亿吨 [5] - 从电力行业开始因其排放量易于计算和管理,扩展至其他行业对市场真正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4] 市场影响与近期表现 - 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预计达2.5亿吨,为2020年试点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3] - Wind碳中和指数自5月6日以来累计上涨8.3% [3] - 市场建设明显提速,生态环境部已组织完成排放报告、核查、配额核定等工作并发布多项技术规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