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内校外双减负 入法加新规并行能解“鸡娃”焦虑?
北京商报·2025-08-08 14:59

政策框架与监管动态 - "双减"政策正式通过审议 重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 -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严肃查处不符合资质 管理混乱 借机敛财 虚假宣传 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机构 [1] - 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 加强预收费监管 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1] - 北京市出台首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 要求按培训周期收费不得超3个月 按课时收费每科不得超60课时 [2] - 北京市通报8家机构存在一次性收取超3个月课时费 低价营销 内容超纲等问题 头部机构在列 [3] - 广东省开展校外培训治理 教育厅督促线上机构完成备案 广州市开展教育培训广告专项执法行动 [3] -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效 禁止学校占用节假日组织义务教育阶段集体补课 禁止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 [5]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校外培训机构面临严格资金监管 预收费时间跨度受限 收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2][3] - 学科类培训市场受到直接冲击 超前培训现象被明确遏制 [1][5] - 家长普遍关注政策动向 部分支持减负措施 认为可缓解群体性焦虑和过度竞争 [4][5] 校内教育改革与实施挑战 -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进 国务院方案提出克服"五唯"顽疾 教育部指南禁止下达升学指标 禁止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6] - 学校需提升教育效能 特别是农村和条件较差学校 需要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均衡发展 [6] - 当前教学内容难度提升 二年级课堂知识相当于过往五年级水平 学生每日作业时间达1-2小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