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能坐着”成为一种工作福利
36氪·2025-08-08 15:16

行业管理现象 - 服务业普遍要求员工在超长工时里全程站立工作,不设椅子,没有休息,不能坐下,这种要求源于一种表演逻辑,站立的身体被当作“积极”、“专业”、“热情”的象征传递给顾客和管理者[1] - 餐饮、零售、酒店等基层服务岗位的员工被要求在超长工时里全程站立,一位经营者解释称“坐着会给顾客懒散的感觉,会让顾客不想进来消费”[1] - 劳动的价值不在于完成工作本身,而在于营造出“在工作”的姿态,站着、走动、微笑、口播等表演性劳动被单独抽离出来加以规范,成为评价绩效的一部分[2] 员工健康影响 - 员工每天站立十个小时导致健康问题,包括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积液,这些病在服务业是常见的职业损伤[3] - 要缓解站立带来的健康问题并不难,例如一双压力袜、一副支撑性鞋垫、每站五十分钟坐十分钟,但店里不允许这样的安排[4] - 除了站立,口播导致嗓子干哑、吞咽疼痛,有员工因声带结节辞职,健康损耗从腿部延伸至声带[7] 表演性劳动规范 - 劳动的第一要求不是把事情做快,而是把样子摆对,地上没有垃圾也要扫,不赶时间也必须小跑上菜,上班时要一直走动,遇到同事必须打招呼问好,这些动作旨在让管理层看到一个忙碌、整齐的场面[3][5] - 奶茶店有细致近乎荒诞的口播SOP,顾客进店、点单、取餐都要喊,天气变化、季节更替也要喊,每隔十分钟全店齐声高喊工作流程,即使没有顾客时也要喊,以营造“活人味”[7] - 公司试图用量化考核制度将一切标准化、流程化,本意是以用户为中心,但最影响顾客体验的偏偏是那些无法被量化的部分,管理者转而要求笑容和声量等可观测指标[27] 监控与惩罚机制 - 监控、罚款和体罚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口播每周有五次随机抽查,四次通过监控一次线下,如果被发现没念会按打分标准扣分,可能被罚写复盘,并与工资提成挂钩[17][18] - 罚款被称为“乐捐”,例如收银人员面无表情第一次捐一元,第二次捐两元,以此类推;某奶茶品牌要求没喊口号的员工“乐捐”50元;某湘菜品牌服务员上菜时没说固定口播罚款10元,女员工没涂口红罚款5元,有员工一个月被扣一千多元,将近工资的三分之一[19][21][22][23] - 体罚普遍存在,某连锁咖啡品牌要求店员抄写差评每条100遍,没对路过的顾客微笑打招呼便被罚做俯卧撑,其他体罚如深蹲、爬楼梯也屡见不鲜[23] 运营效率与成本 - 强制员工喊麦、保持站姿几乎零投入,却能立刻呈现效果,2024年中国城市私营单位员工平均月薪约5789元,像小光这样每天站十小时、月休四天的服务员时薪只有五六元,而一杯奶茶售价十五到二十元,成本十元,一小时卖出几杯就能创造远超员工时薪的现金流[26] - 这种管理方式短视,让员工疲于维持表面动作,真实的服务效率下降;为了监督这些表演,需要更多培训和抽查;高流动率又让招聘和培训成本不断增加[26] - 低门槛劳动者别无选择,只能在进厂和当店员之间选择,工厂打着“坐着上班”的广告吸引站累了的服务业年轻人,而流水线上又是一排排必须坐着的人[30][31] 顾客体验影响 - 越来越长的口播词让顾客等待时间变长,在循环的口播噪音里,顾客听不清店员快速念完的营销话术,消费过程中必要的沟通变得困难,因为环境太吵且店员太过疲惫而无暇给出有效反应[26] - 为了不被罚款,很多店员宁愿打断顾客的询问,也要坚持把口播词念完,笑容不再是热情的自然流露,而是为了避免损失,声音不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在监控画面里显得合格[26] - 基础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尊严底线,表演性劳动剥夺在岗者的尊严,也剥夺所有人的安全感[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