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日视点:机构资金加码私募股权投资有多重考量
证券日报·2025-08-08 15:25

文章核心观点 - 机构资金正大举涌入私募股权基金,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这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战略行为,也是机构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优化资产配置的现实选择 [1][2][4] 中国太保与中信银行的近期动态 - 中国太保发布太保战新并购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旨在推动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强链补链 [1] - 中信银行获准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注册资本拟为100亿元,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开展股权投资业务 [1] 私募股权基金的市场规模与作用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附属机构发行私募股权基金开展业务,截至今年5月初,其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1] - 私募股权基金凭借长钱长投、风险共担等特性,能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低成本、长周期资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纽带 [1] 政策引导与战略意义 - 证监会持续优化私募股权基金生态,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并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2] - 科技部等七部门政策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 [2] - 机构资金涌入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符合政策导向并践行国家战略 [2] 私募股权基金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契合性 -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期限通常为5年至7年,契合科创企业研发周期长的特点,能提供持续稳定资金 [3] - 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承受能力高,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个项目失败损失,敢于投资高潜力项目 [3] - 被投硬科技企业多来自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机构资金借力基金抢占前沿产业制高点 [3] 机构资金的资产配置需求 - 在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债券、银行理财等资产收益降低,私募股权基金与传统资产相关性低,能有效分散投资组合风险 [4] -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性高、回报潜力大,能为机构带来潜在可观投资收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