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护险试点九年为何“试而不定”?
金融时报·2025-08-08 15:25

长护险试点成效 - 试点范围已扩展至全国49个城市 覆盖超过1.8亿参保人 [1] - 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机构护理、居家上门护理、亲属照护等服务 [1] - 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有效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 [2] 人口老龄化背景 - 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22% [2] -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 占比15.6% [2] - 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 占全体老年人11.6% [2] 制度设计问题 - 各地试点制度存在覆盖范围、筹资模式和管理机制不一致 [3] - 筹资过度依赖医保基金划拨 首批试点中医保基金平均承担70% [4] - 失能评估机构分为三类体系 标准不统一导致道德风险 [5] 资金可持续性挑战 - 财政补贴占比20% 个人缴费仅占10% [4] - 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基金支付压力加剧 [4] - 存在"虚假打卡""挂空单"等欺诈骗保行为 [5] 护理服务供给缺口 - 全国需要护理人员超过1000万人 [4] - 49个试点城市护理人员仅30余万人 [4] - 护理员月薪4000-6000元 面临收入低和社会认可度低困境 [5] 政策推进进展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去掉"试点"二字 提出"加快建立" [6] - 国家医保局正在制定覆盖全民的统一制度设计方案 [9] - 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落地进程加速 [6] 专家建议方案 - 建立独立筹资渠道 探索个人长护险账户和家庭共济机制 [8] - 对城镇职工实行单位和个人共担 对居民实行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结合 [8] - 统一参保对象、筹资标准、失能评价和服务质量标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