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实施概况 - 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于8月8日正式落地,首批附带利息增值税的债券发行规模近440亿元 [1][2] - 新规采取新老划断方式,8月8日后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税,此前发行的债券(含续发)继续免税直至到期 [2] - 8月8日起发行的债券总规模达2519.23亿元,其中续发国债2000亿元(30年期820亿元、7年期1260亿元),新发地方债359.23亿元(河北、湖北9只),新发金融债80亿元(平安证券、东方财富等6只) [2] 市场定价影响 - 新发债券票面利率显著提升:河北30年期地方债利率达2.15%(较同期国债收益率高23.3基点),湖北7年期地方债利率1.79%(高16.25基点) [3] - 静态测算显示7年以上国债新券收益率或上行10-12基点,7年以下上行8-9基点,实际发行中可能进一步上浮定价 [5] - 新老券利差扩大,8月8日前发行的免税债券可能成为稀缺资产,新券需通过提高票面利率补偿税负 [5] 发行节奏调整 - 政策实施前夕出现发行潮: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8月6日密集发行6只金融债(总规模420亿元),多家券商亦提前发行固定利率附息金融债 [4] - 行业预计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发行节奏将调整,但市场对优质资产需求旺盛,政策影响整体温和 [5] - 中小银行因依赖金融债融资,面临的发行成本上升压力较大 [5] 资源配置与政策意义 - 恢复征税有助于规范债券市场定价,避免资金空转风险,改善实体企业融资环境 [6] - 政策可缓解财政收支压力(2025年上半年税收同比下降1.2%,财政支出增长3.4%),同时强化国债基准利率定价功能 [6] - 在低利率环境下,政策引导资金从利率债市场流向权益市场(如高股息股)和实体信贷,符合"反资金空转"导向 [6]
首批利息纳入征税债券发行 新发债券定价博弈将加剧
证券时报·2025-08-08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