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 [2] - 下半年经济增长驱动力呈现多元化特征,基建投资和政府消费是关键带动因素,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成为重要引领 [2] - 财政政策扩张刺激力度是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首要因素 [2] - 人民币汇率持稳中向好的整体预期占主流 [3] - 关税等外部因素仅受2.44%的受访资管机构投研人士关注,内因主导成为市场共识 [5] 权益市场 - A股上半年呈现"N型"震荡上行态势,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76%,深证综指上涨5.99%,创业板指微涨0.53%,北证50指数以39.45%涨幅领跑 [6] - 市场风格分化明显,小盘成长股表现突出,科技与消费板块"双轮驱动"效应显著,贵金属板块上半年涨幅达32.89% [9] - 机构投资者对科技、医药等成长性行业中长期前景保持较高信心,新能源、军工和有色金属等周期性板块长期投资价值获关注 [13] - 险资上半年加仓股票趋势明显,年内举牌达21次,创近五年新高,保险一季度新增投资中44.8%投向权益资产,较去年10.4%大幅增加 [15] - 机构偏好高股息、强自由现金流企业,广义消费行业及高增长板块如AI、医药、银发经济等 [16] 固收市场 - 债券收益率上半年演绎"倒V型"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1.6%攀升至3月中旬1.9%,6月末回落至1.64% [17] - 债市呈现"低利率、低利差、低波动"特征,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在1.64%-1.8%区间窄幅震荡 [19] - 机构倾向于采用波段交易策略,对信用风险持谨慎态度 [22] - 债市"拥挤度"显著提升,基金久期突破新高,杠杆率接近历史高点,信用利差逼近低位 [25] - 可转债上半年表现突出,中证转债指数单周大涨2.1%,但估值风险已引起机构警惕 [26] 全球市场 - 海外资本市场波动性骤增,美元走弱,美股一季度受挫,欧股在财政刺激和降息加持下获资金大幅流入 [27] - 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美联储降息预期混乱,通胀数据不稳定导致政策前景模糊 [28] - 机构对港股预期明显好于美股,避险资产和通胀对冲工具配置需求较强 [29][32] - 非标资产以19.05%回避率高居榜首,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和一二线核心城市不动产同样受回避 [34] - 机构对美股、港股配置意愿较高,美债短端具有交易价值但配置价值不高,长端风险较大 [36][38]
调研丨当前环境下资管机构对各类资产走势的预判和投资策略之变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8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