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型背景 - 在市场利率下行阶段 保险公司为压降负债成本和防范利差损风险 加速向分红险等浮动收益产品转型 [1][3] - 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压力推动行业结构性转型 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处于历史低位 [3] - 保险行业新"国十条"政策明确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 分红型产品成为最主要形态 [4] 产品结构变化 - 2024年分红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7658.74亿元 同比增长4.12% 增速由负转正 [1][3] - 普通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4070.23亿元 同比增长8.16% 占比60.24% 仍是行业第一增长动力 [3] - 多家头部险企设定明确目标 新华保险规划2025年分红险占比不低于30% 中国平安预计该类产品占比将超50% [6] 分红险产品特性 - 分红险将实际经营成果产生的盈余按不低于70%的比例分配给保单持有人 包含保证收益和浮动收益两部分 [3] - 相比传统险 分红险保底利率较低 资产配置策略更灵活 可配置更高比例权益资产 负债久期较短 缓解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压力 [4] - 分红险采用平滑机制和特别储备 行情好时留存盈余至储备池 行情差时用于弥补分红 保持分红水平相对稳定 [9][10] 市场接受度挑战 - 消费者接受度仍较低 因确定的收益较少 不确定收益存在疑虑 且历史结息水平常低于演示水平 [1][2] - 2023年全行业投资收益低迷 叠加监管部门"限高"政策 导致多数产品分红实现率低于50% 部分甚至仅6% [2][7][8] - 2024年新推出产品将投资收益率假设调低至3.5% 演示水平随之降低 部分新产品分红实现率可达或超100% [7] 公司经营影响 - 发展分红险有助于降低刚性负债成本 提升长期经营业绩稳健性 减少利率下行对利润和偿付能力指标的冲击 [3][4][5] - 传统险在利率下行过程中需增提大量准备金 大幅减少报表利润 而分红险受短期利率下行影响较小 财务指标更稳定 [4][5] - 分红险转型要求代理人销售技能升级 银代渠道推进较快主销中短期产品 个险渠道因培训环节更多推进较慢 [6] 行业未来展望 - 若政策放松叠加投资回暖 保险公司可能提高结息水平 将特别储备中的盈余补发给客户 [2][10] - 分红实现率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公司长期稳定的投资能力 行业需提升管理分红险账户的能力 包括平滑机制和分红政策制定 [10] - 分红险转型成为系统性重塑 考验保险公司投资实力 稳健经营能力 代理人销售能力和消费者教育水平 [11]
解构破局利差损的分红险: 特别储备“水涨” 结息水平能否“船高”
中国证券报·2025-08-08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