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国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即将发行
证券日报·2025-08-08 15:31

核心观点 - 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2025年初TLAC监管要求 正积极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 工商银行率先发行国内首只此类债券 规模达300亿元 其他国有大行也陆续公布发行计划 总规模超2600亿元 此举旨在增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并满足国际监管标准 [1][2][4] TLAC非资本债券特性 - TLAC非资本债券是为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而发行的具有损失吸收功能的金融债券 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 国际市场上已得到广泛运用 [2] - 此类债券具有较高信用等级和安全性 因次级属性存在票面利率溢价 对投资者具吸引力 [5] - 债券采用固定利率形式 利率通过簿记建档和集中配售方式确定 [2] 工商银行发行细节 - 5月15日发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 基本发行规模300亿元 [1] - 品种一规模200亿元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品种二规模100亿元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2] - 此次发行系国内首只TLAC非资本债券 有助于提升工商银行国际形象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2] 其他国有大行发行计划 - 中国银行计划分批次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减记型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 [4] - 农业银行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 [4] - 工商银行拟发行规模不超过600亿元 [4] - 建设银行计划三季度向监管部门提交发行材料 [4] 监管背景与银行达标情况 - 中国人民银行与原银保监会2022年4月发布通知 推出TLAC非资本债券 [2] - 五家G-SIBs中交通银行有三年过渡期 其余四家需满足2025年初考核要求 [4] - 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接近18% 结合资本新规实施和存保基金补充 判断2025年TLAC达标问题不大 [4] - 2023年末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 使TLAC缺口进一步收窄 [6] 市场影响与行业意义 - 成功发行将标志中国版TLAC补充工具创设成功 为系统重要性银行低成本补充TLAC提供新路径 [3] - 债券发行丰富了银行主动负债工具 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 - 发行规模已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 结合当前货币环境 大型银行发行计划可顺利完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