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规与展业如何“齐步走”?
金融时报·2025-08-08 15:52

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背景与政策驱动 - 消费金融是金融机构为居民日常消费提供的金融服务,在提振消费的背景下被金融机构积极发展[1] -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对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1] 信托公司涉足消费金融业务的优势与模式 - 信托公司凭借灵活制度优势和多元资金渠道,可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独特作用,覆盖传统银行难以触达的中低收入群体及小微企业[2] - 消费金融信托业务主要模式分为“助贷”模式、“流贷”模式以及资产证券化模式三种[2] - 消费金融基础资产具有小额、分散特性,天然适合资产证券化,例如重庆信托2024年与马上消费金融合作设立两期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规模达30亿元[2] 信托公司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规模与探索 -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有23家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存续业务规模为4536.67亿元[3] - 截至2024年底,华鑫信托普惠金融业务累计授信个人客户4.2亿人,累计授信小微企业客户超420万家[3] - 天津信托在2024年推动普惠放款信托新商业模式落地,并扩大客户及资产储备以拓展合作渠道和业务场景[3] 消费金融业务面临的消费者投诉挑战 - 国民信托2024年接到消费者投诉事件共计9897例,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业务领域[4] - 中信信托2024年共受理消费投诉668件,实际形成有效投诉290件,其中包括普惠金融业务投诉164件[4] - 厦门信托2024年纳入统计的消费投诉共161件次,投诉业务类别主要为个人消费贷款[4] - 西藏信托2024年被纳入监管通报的投诉33件,主要涉及消费金融业务借款人[4] 行业监管要求与未来展业方向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4月发布通知,旨在强化商业银行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管理责任,相关规则也将适用于信托公司的普惠信托业务[5] - 信托公司应强化科技赋能,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智能化水平,并加强风控系统和数据仓库建设[5] - 信托公司需注重消费金融全流程闭环风险管理,分别对应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风险管理要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