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务实举措推动适老保险真正适老
金融时报·2025-08-08 16:01

当前适老保险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投保年龄限制严格,重疾险通常要求投保年龄在60岁以下、百万医疗险要求在65岁以下,大量老年消费者被拒之门外[1] - 对身体健康状况要求高,许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面临医疗险、重疾险产品高限制甚至拒保情况[1] - 适老金融产品存在严重同质化问题,众多养老保险产品在保障内容和思路上如出一辙,缺乏创新与个性化设计[1] - 现有问题制约了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并降低了消费者满意度与信任度[1] 保险业面临的挑战与市场机遇 - 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保险业提供了巨大的"银发经济"蓝海市场[2] - 行业面临产品设计难、风险控制严、服务触达慢等现实挑战,这些挑战是市场发出的真实需求信号[2] - 需直面并解决供给侧的"痛点"和"堵点",将潜在市场转化为有效增长[2] 产品创新与设计方向 - 保险公司应加大产品创新投入,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开发专属保险产品[2] - 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群体,可推出可带病投保的医疗险产品,通过科学合理的费率调整、保额设定以及细化保障范围平衡风险与收益[2] - 需打破同质化困局,依据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健康状况、养老观念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开发具有不同保障重点、收益模式和领取方式的养老保险产品[2] - 可推出兼具养老保障与财富传承功能的产品满足高净值老年客户需求,设计缴费灵活、保障适度的产品关注中低收入老年群体需要[2] 营销与服务模式创新 - 保险公司可加强与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的合作开展联合营销,例如将保险产品融入养老服务套餐实现一站式服务[3] - 与医疗机构共享数据可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健康风险评估与保险方案[3] -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操作简便、界面清晰的适老化线上服务平台,方便老年人线上投保、查询保单信息、申请理赔[3] - 提供个性化售后服务如定期回访、健康关怀、养老规划建议等,可增强客户黏性并提升客户满意度[3] 人才建设与消费者教育 - 保险公司需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需要既懂保险业务又熟悉老年群体心理与需求的专业人才[3] - 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风险提示与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线上科普等方式帮助老年人了解保险产品特点、风险及正确投保理赔知识[3] 政策支持与行业协作 - 需发挥政策指引与规范作用,考虑对积极开发适老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给予政策扶持等激励措施[4] - 应加强对保险产品的审核与监管,防止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4] - 保险行业协会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保险公司之间分享经验、共同研发[4] - 建立适老保险产品评价标准体系,从创新性、保障范围、费率合理性、服务质量等多维度对产品进行评估,引导市场良性竞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