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金融时报·2025-08-08 16:00

证监会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等标志性改革取得突破[1] - 未来证监会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1]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与改革背景 - 截至6月底,中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突破34万亿元大关,达34.39万亿元,连续3个月创下新高,也是自2024年以来第9次刷新规模纪录[2] - 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通过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2]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六方面提出25条举措,旨在解决经营理念偏差、功能发挥不充分、发展结构不均衡、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问题[2]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落地 - 首批26只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于5月19日获受理,5月23日获批,5月27日启动募集,7月21日全部完成募集,合计募集规模259亿元,平均每只募集规模约10亿元,显著优于年内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平均4.4亿元/只的整体水平[3] - 公募基金在发行过程中掀起自购潮,多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新型浮动费率基金[3] - 创新产品将管理费率与投资者持有时间及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挂钩,持有份额一年后赎回且跑输基准较多时管理费将减半[3] - 第二批11只创新浮动费率产品于7月4日上报,7月24日获批,纳入了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主题产品,从全市场选股策略向更细分主题型策略拓展[4] 行业机构响应与举措 - 嘉实基金表示《方案》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关注投资者回报,将进一步推动管理人与投资者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引导长期投资[5] - 天弘基金认为《方案》回应市场变化,将打造权益投研TIRD平台,用科学投资体系解决行业痛点[5][6] - 易方达基金认为浮动费率机制是有益探索,将改进绩效考核体系,与投资者利益更紧密绑定,重视中长期价值创造[6] 未来改革推进计划 - 证监会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模式,未来一年内引导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6] - 试行一年后将及时评估优化,逐步全面推开,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