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养老服务业面临严峻人才困境 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从业者社会认同感偏低 职业上升通道模糊[1] - 人才短缺导致优质养老服务稀缺 成为银发经济需求与高质量供给间的核心制约[1] - 消费者对养老服务信任感不足 间接降低对长期护理险等金融产品的需求[1] 政策举措与机制建设 - 民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推动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建设 建立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成长阶梯[1] - 通过权威技能评价标准实现技能价值量化 可视与兑现[1] - 人才标准建立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将护理岗位转化为拥有明确技能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2] 人才体系对产业的影响 - 技能等级与薪酬福利 社会地位挂钩 可激励从业人员精进服务并吸引更多人才[2] - 规模化 结构优化 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支撑智能化养老产品 医养结合模式及高端养老社区运营等新兴业态[2] - 人才体系完善为养老金融产品注入强心剂 解决金融服务与高质量服务落地能力不匹配的问题[3] 金融与服务的协同效应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构建服务与金融间的信任链条 使金融机构精准评估合作机构实力并设计保障范围[3] - 增强消费者对服务和产品的信任 确保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高品质服务 形成金融赋能服务与服务支撑金融的良性循环[3] - 等级认定体系需保持公信力与实效性 避免为考证而考证 确保评价标准科学反映真实服务能力[3] 长期发展与行业愿景 - 人才技能等级认定体系补齐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供给不足的核心短板 为银发经济注入标准化和可信度基因[4] - 体系为从业者提供明确职业路径 推动老有所养 老有善养的承诺实现[4] - 需通过宣传优秀典型和弘扬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认同感 营造尊重劳动与崇尚技能的行业氛围[3]
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金融时报·2025-08-08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