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自动驾驶:中国硬科技乘势而上
金融时报·2025-08-08 15:59
公司技术与产品 - 自主研发高安全多场景L4级自动驾驶系统 支持乘用车、商用车、工业车辆、特种作业车辆四大领域十大类典型场景[1] - L4级自动驾驶电动巴士B19配备U-Drive系统 搭载16个摄像头、8颗国产激光雷达及多种传感器 实现复杂路况精确控制[2] - 累计无人自动驾驶里程超580万公里(截至2025年5月)[2] - 产品矩阵包括无人驾驶巡逻车、牵引车、环卫车等物流类和作业类车辆 适用于机场摆渡、景区旅游、园区接驳等场景[2][10] 公司资质与商业化 - 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北京市独角兽企业[2] - 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物流快递、畜牧养殖等超10个行业提供AI司机服务[1] -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入突破期 资本市场窗口已打开[2] 行业政策与生态 - 北京市建成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覆盖600平方公里[3] - 云控基础平台支持部署超800辆自动驾驶车辆[3] - 北京市出台3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 涵盖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4] - 前瞻布局细胞基因治疗、6G通信、量子信息等20个新赛道[4] 金融支持体系 - 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2023年5月)[5] - 截至3月末 科技创新再贷款累计支持银行投放贷款597亿元[5] - "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并购贷款、科技人才贷款等三类创新金融产品[6] 区域创新环境 - 北京市拥有115家独角兽企业 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创新[3] - 构建"专项政策+管家服务+创新培育+前瞻孵化"四位一体培育体系[4] - 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完整创新链和产业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