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促农信回归本源 赋能社会建设
金融时报·2025-08-08 15:58
农村信用社改革应以构建更加普惠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主要目标。通过改革,促进农信 机构回归支农支小本源,赋予基层机构合理的自主经营权限,增强社区性和中小银行优势,拓展符合本 地需求的金融服务、民生服务、地方化公共产品融资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助力社会建设,进而实 现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共赢、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的互促互进。 一、农信回归社区性和支农支小本源,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建设,可实现社会与经济绩效双赢 乡村社会建设需要中小金融机构。针对农户、返乡入乡群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转移人口、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金融供给仍存在着一定的缺口,而农信机构具有社区 性、小且与客户距离近、社会黏合性强等本源属性,农信体系应正确定位,发挥小银行优势,发挥农村 金融和普惠金融主力军作用,同时促进民生事业发展、助力社会治理。一是,围绕普惠金融的主要主体 和重点领域,提升支农支小支微的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小散客户的覆盖面。农信机构的社区性、 本地化等属性,使其具有服务小散客户的信息优势、客户黏结优势,客观上具有金融均衡器的作用,可 以促进小散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取和使用,助力金融均等化,缩小城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