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赋能 助力“湘米”更“香”
金融时报·2025-08-08 16:02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金融体系通过信贷投入和保险保障全面支持粮食产业链[1][2] - 金融监管机构通过政策引领 重点领域支持和创新服务三大维度 构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体系 2024年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1535.3亿元 同比增长20.7%[2][3][4] - 种业金融支持成效显著 2024年向4.2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种业贷款124.3亿元 推动育繁推一体化发展[6] 粮食产业金融政策支持 - 明确粮食全产业链金融保障目标 确保产粮大县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2024年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535.3亿元[2] - 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 指导银行投放保证基金模式信用贷款超4亿元[2] - 2024年水稻保险金额460.1亿元居全国首位 2023年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保障[2] 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支持 - 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抵押不足问题 通过"高标准农田+"多元模式形成现金流覆盖[3] - 截至2024年末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413.6亿元 同比增加94亿元[3] - 保险机构探索工程质量险和安责险 覆盖农田损毁及管护风险[3] 农业科技装备金融支持 - 推行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融资 2024年向1.1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农机贷款52.6亿元[3] - 发展农机装备融资租赁 满足丘陵山区智能农机技术改造融资需求[3] 农业保险服务创新 - 建立大宗农产品生产地域风险地图 将14个市州划分为5类风险区域[4] - 联合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设保险气象服务标准体系[4] - 全面推行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 创新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等全生命周期产品[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 - 推进信用建档评级工作 开展"百行联万户"融资对接 基本实现信贷需求主体建档全覆盖[4] - 通过信贷支持改善种植条件延长产业链 发挥新型主体联农带农作用[4] 农业生产序时金融服务 - 2025年一季度发放春耕备耕贷款205亿元 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贷款审批[4][5] - 督促银行加强政银企协同 制定各环节信贷计划并及时兑付款项[4] 种业振兴金融支持 - 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 将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信贷评审重要参考[6] - 支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链条式综合服务[6] - 2024年种业贷款发放124.3亿元 覆盖4.2万户次经营主体[6] 未来金融工作重点 - 持续发挥监管指挥棒效应 保障粮食生产信贷和保险需求[7] - 加快产品服务创新 推出更多接地气的金融产品[7] - 加强部门协作推动政策合力 完善地方风险补偿机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