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资本活水滋养海洋经济发展 江苏船舶海工产业强势领跑
证券日报·2025-08-09 00:12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重要性 - 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是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集高端制造、新材料应用、智能化技术于一体,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战略运输安全、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 江苏省将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纳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群两链",形成产业的先导优势、特色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 [1] - 2024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省造船市场份额占全国比重超45%、占世界比重超25%,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 [1] 江苏省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相关企业在手订单充足,部分企业订单已排至2028年 [1] - 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达709家,其中船舶海工行业上市公司73家,累计募集资金1809亿元,近三年投入418亿元用于技术研发 [3] - 南通、扬州、泰州作为江苏省三大造船基地,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拥有船舶甲级设计单位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中心71家 [4]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集聚规上企业440家,其中43家上市、48家挂牌新三板,2024年产值突破2100亿元,规模分别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四分之一 [4] - 南通现有江苏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哈工程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手持订单分别达2351万载重吨、117艘(座) [4] - 江苏省已拥有较为完整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在大型LNG船、高端海工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但高端船舶原始设计仍依赖国际船东或国外设计院所 [6] 资本市场支持 - 江苏证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夯实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上半年私募股权投资江苏企业1038起,金额达406.83亿元,发行科创债134亿元,同比增长114% [2] - 今年有15家江苏企业在A股上市,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江苏省上市公司完成并购116单,占全国总量的1/7 [2] - 资本市场通过私募股权融资、首发上市、并购重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 行业挑战与改革 - 船舶海工产业面临关键配套设备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自主化程度不足、智能化制造水平低于日韩等挑战 [6] - 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和汇率风险 [6] - 近半年来债券市场"科技板"、科创板"1+6"改革等标志性改革落地,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