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之困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1至2022年主流硅片/组件厂商疯狂扩产 上百家上市公司跨界进入光伏行业 形成"囚徒困境" [1] - 行业技术迭代极快 P型与N型技术市占率在2023年分别为70%和27% 但2024年N型飙升至79% P型跌至20% [4][5] - 技术迭代加速导致资产减值风暴与技术路线分裂 研发资源分散 难以形成持续积累 [5] 公司案例分析 - 双良节能从溴冷机设备商跨界硅片制造 面临制造逻辑的范式迁移挑战 [3] - 公司采用"蛙跳"策略快速扩张 但放大经营风险 埋下高杠杆隐患 [1] - 地方政府在土地 政策 融资协调等方面提供巨额支持 推动公司快速扩张 [4] 行业政策与市场行为 - "反内卷"政策短期效果显著 但长期执行面临成本界定 取证处罚等难题 [2] - 产能过剩和现金流压力下 企业可能降价抢单 导致"反内卷"联盟瓦解 [2] - 行业健康发展需实质性产能出清 而非仅靠政策调控 [2] 行业发展深层问题 - 技术创新路径多 迭代周期短 先行者缺乏知识产权保护 跟随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4] - 技术扩散导致先行者承担高额研发成本 跟随者享受红利 瓦解行业长期壁垒 [5] - 行业评价指标需改变 规模与技术 盈利能力的平衡点亟待明确 [4] 技术演进与产业影响 - PERC技术产业化用近10年 而TOPCon仅3年即完成替代 [4] - 技术快速迭代造成设备快速淘汰 形成行业特有的技术淘汰费 [5] - 技术路线分散使企业难以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