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如此否定中国智驾技术
经济日报·2025-08-09 06:00
智能驾驶测试争议 - 某汽车资讯平台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模拟测试显示特斯拉车型表现优于国内品牌,但测试方法缺乏CMA或CNAS认证,专业性存疑[1] - 测试需系统性验证算法边界、物理极限、反应时延等多维因素,但该平台自定义标准导致结果可信度不足[1]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L2级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57.3%,在智能化赛道形成领跑优势[2] - 城市NOA搭载量前三名为Momenta、华为(Hi模式)、元戎启行[2] - 宝马、奔驰、奥迪三大豪华车品牌均与中国智驾企业合作,凸显中国方案领先性[2] - 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也选择与Momenta合作,跨国车企拥抱中国智驾成趋势[3] 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链优势 - 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向欧美车企反向输出,全球市场份额超60%[3] - 中国在组合驾驶辅助和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全球领先[2] 智能驾驶技术挑战与前景 - 当前智驾系统尚未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驾驶人仍是责任主体[3] - 智能驾驶是汽车产业变革核心趋势,中国需通过智能化巩固新能源汽车优势[4] - 端到端大模型加速上车,大数据与算法能力持续提升推动技术迭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