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观平: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经济日报·2025-08-09 07:39

政策方向与监管态度 - 财政部公开曝光6起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严格落实终身问责和倒查责任机制 传递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鲜明态度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有力有序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1] - 对新增隐性债务行为坚持严监管零容忍 通过全口径监测 跨部门联合惩戒和问责机制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3] 债务化解措施与成效 - 通过安排财政资金 压减支出 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存量债务风险 [2] - 去年底出台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 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并减轻地方债务压力 [2] - 当前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政策正在加紧实施 效果逐步显现 降低地方债务利息支出和偿还压力 支持腾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 [2] 新增债务问题与成因 - 部分地区仍存在新增隐性债务 少报漏报隐性债务及不实化债等违法违规行为 影响风险化解成效并累积新风险 [2] - 典型案例显示有地方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 或向国企借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导致大规模新增隐性债务 [2] - 违规举债根源在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 从局部短期利益出发心存侥幸触碰财经纪律高压线 [2] 融资机制优化与合规管理 - 近年来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大幅增加 并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优化专项债券项目审核管理机制 [3] - 各地需用好举债融资前门 加强法定债务管理 更好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的积极作用 [3] - 隐性债务无法隐身 在终身问责制和倒查机制下相关领导干部即使离职仍会被严肃查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