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古化石研究揭示—— 风媒传播助植物通过环境剧变“大考”
科技日报·2025-08-09 10:33
植物扩散策略研究 - 研究聚焦早渐新世(3390万-2780万年前)欧亚大陆植物种子和果实的风媒传播机制,揭示气候剧变下的适应性特征[1] - 中国科学院团队分析14个化石点数据,重点比较中国云南吕合与捷克昆德拉蒂察两地植物群扩散模式[1][3] 风媒传播主导性 - 两地化石点数据显示风力传播为种子扩散最主要方式,占比与现代同纬度地区接近[4] - 槭属、梣属等植物演化出绕长轴自旋结构,臭椿属发展出双轴旋转模式,显著提升风力传播效率[4] 环境压力下的趋同进化 - 早渐新世气候骤冷促使亚热带常绿林向温带落叶林转型,风媒植物凭借扩散优势在新生态位中占据主导[5][6] - 动物传播类群因依赖特定动物活动,在气候剧变中传播受限,多仅存叶化石记录[6] 跨区域生态相似性 - 研究证实欧亚大陆东西部植物群在应对气候挑战时采用相似风媒策略,反映自然选择的一致性[6] - 现代落叶阔叶林常见物种(如梣属、鹅耳枥属)在化石记录中已显现风媒适应性特征[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