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食物“量化”助力反餐饮浪费
广州日报·2025-08-09 17:11

餐饮浪费治理经验总结 核心观点 - 定量化、标准化、精准化是当前反餐饮浪费工作的三大核心方向,通过数据驱动和模式创新实现供需两端协同减耗 [1][2] - 行业实践中"按重计价"模式使餐饮门店食材损耗率下降10%-15%,厨余垃圾减少12%,形成可复制的经济杠杆机制 [2] - 校园场景通过简单称重实现日均剩饭量25克的精细化管控,证明低成本解决方案同样有效 [3] 定量化实践 - 江西省吉安市360余家中式餐饮采用"自选+按重计价"模式,带动全市日均厨余垃圾减少12% [2] - 动态补菜机制使餐饮企业食材平均损耗率下降10%-15%,需求端变化直接优化供给端管理 [2] 标准化建设 - 上海市黄浦区建立采购/库存/消耗全流程数据台账,通过智慧预订系统实现精准备餐 [2] - 标准化数据体系覆盖餐饮全链条,使反浪费工作具备可量化的执行标准 [2] 场景化创新 - 校园场景通过称重管理将日均剩饭量控制在25克,结合"光盘之星"评选形成行为激励 [3] - 不同场景需定制解决方案,避免简单复制,如学校采用基础称重而非复杂数字化系统 [3] 行业协同效应 - 餐饮企业优化管理形成链式反应,从单点节约扩展至全行业"跑冒滴漏"防治 [2] - 经济手段与行为引导结合,使反浪费从道德倡导升级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