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恒隆地产管理层认为"最坏的时候已过去",但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收入49.68亿港元(同比下滑19%)、股东应占纯利9.12亿港元(同比下跌14%),为2021年以来首次收入利润双下滑 [1][2][3] - 公司核心业务物业租赁收入46.78亿港元(同比下滑3%),物业销售收入1.61亿港元(同比暴跌87%),酒店业务收入1.29亿港元(同比增长84%但规模微小) [4][5][6] - 恒隆广场面临消费降级压力,部分商场租金下调导致收入下滑(如武汉恒隆广场收入跌36%、沈阳市政府广场跌37%),租户销售额最高跌幅达58% [8][9][10] - 公司债务压力显著,截至2025年6月现金69.05亿港元,借贷总额547.67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64.07亿港元),通过100亿港元银团贷款缓解流动性 [19][20][21] - 逆周期扩张策略下重金押注杭州市场,以30亿港元总租金拿下杭州百货大楼20年租约,但杭州恒隆广场预租率仅77%(商场)和22%(办公楼) [12][15][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9.68亿港元(同比-18.81%),营业总支出20.22亿港元,营业利润29.46亿港元(同比-4.78%),净利润9.12亿港元(同比-14.04%) [3] - 物业租赁营业利润33.46亿港元(同比-3%),内地市场贡献21.76亿港元(同比-2%),香港市场11.70亿港元(同比-4%) [6] - 物业销售营业亏损5700万港元(同比扩大418%),内地亏损2600万港元(同比-30%),香港亏损3100万港元(2024年同期盈利900万港元) [5][6] - 母公司恒隆集团收入52.02亿港元(同比-18%),股东应占纯利6.97亿港元(同比-22%) [24][25] 业务动态 - 恒隆广场取消内地商场"高端"与"次高端"分类,通过下调租金维持平均94%出租率,但天津/武汉/沈阳等商场收入下滑2%-37% [1][8][11] -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增长10%(收入+1%),大连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增长13%(收入+10%),但武汉/沈阳市政府广场租户销售额分别下滑31%/58% [10] - 杭州项目为战略重点,武林商圈百井坊地块投资107亿港元(溢价率118.5%),计划建设购物商场、5座甲级写字楼及文华东方酒店 [12][17] - 在建项目包括无锡恒隆广场二期、上海恒隆广场三期扩建(2025年6月封顶)、香港寿山村道37号豪宅重建等,需持续资金投入 [21] 行业环境 - 杭州高端商业竞争加剧,除现有华润万象城、银泰in77外,SKP、新鸿基IFC等项目将于2025年后陆续开业 [17] - 消费降级趋势下奢侈品零售承压,恒隆广场租户销售额普遍下滑(5座商场跌幅1%-58%),租金策略转向"高入驻率优先" [9][11] - 港资房企普遍面临债务压力,公司通过217.53亿港元未提取信贷及188.26亿港元未提取票据补充流动性 [21][22]
内地一半商场的租户销售额下降,高端商场恒隆广场走下“神坛”?
搜狐财经·2025-08-09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