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刘若鹏称形成5大超材料生产基地 光启制造大纲字数多达38亿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在超材料领域攻克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的世界级难题,并在先进航空装备中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应用[1] - 15年来累计完成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超材料设计技术文档、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开发1331万行源代码,打造4641套专用设备和161款定制化基础材料[1] - 从研究院发展为"1总部+5基地+7大能力平台+8大专业公司+1919家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技术自主可控[2]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件,授权4000余件,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全球第一[4] - 完成四代超材料技术迭代,第四代技术在我国先进航空装备上实现跨代性能领先[4] -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低成本可量产超材料无人机,从团队组建到首飞仅耗时3.5个月[4] 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 - 2017年提出"深度垂直"战略,系统推进超材料产业链垂直整合,覆盖上中下游全链条[3] - 通过"深度创新+成本革命"双轮驱动,实现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2] - 形成深圳总部及佛山、洛阳、株洲、天津、乐山5大生产基地的全国布局[2] 人才体系与未来规划 - 自主培养13名产品技术大总师、134名博士后、649名研发设计人员,在职员工总数超4200人[6] - 计划成立新研究机构开发微观材料设计制造工具,探索超材料5.0与传感技术、新一代半导体的融合[6] - 未来15年将聚焦微观设计信息化、智能化及高分子结构的人为设计制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