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服务创新模式 - 玉溪师范学院在青花街构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聚合体,聚焦岗位对接、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服务,成为毕业生创业"根据地"并设立"职享咖啡角"交换就业信息 [1] - 该校利用"夜经济"特点设立夜间招聘专区,组织互动活动并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规划指导,更高效服务毕业生就业 [1] - 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做到服务"不断线",包括政策落实、岗位资源开发、跟踪帮扶援助和就业数据审核四个方面 [2] 精准就业帮扶措施 - 江西科技学院对2025届困难毕业生实施精准画像和分类指导,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就业帮扶台账 [3]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每个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测评和心理疏导,推荐至少3个适配岗位并建立岗位分享群 [3] - 浙江师范大学建立困难毕业生动态帮扶机制,实行"红""橙""黄"三级帮扶清单和帮扶情况周汇报制度 [3] 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 北京科技大学为每个学院配备专职就业工作老师,本科生从入校起配备导师,每名导师最多带3名新生以保证指导精细度 [4] - 黑龙江工商学院针对脱贫、残疾等困难群体实施"333"陪伴式服务模式,并自筹资金4.86万元为93名困难学子发放求职补贴 [4] - 贵州大学为未就业学生开办就业扶持班,针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具体帮助和训练 [6] 职业技能提升方案 - 江西科技学院通过"校友圆桌派"收集学生诉求,每月开展AI应用、礼仪培训、面试技巧等主题讲座 [7] - 浙江师范大学"七彩人生职业发展工作室"建立7个平台,从普遍性问题到个体性问题提供全方位职业能力提升服务 [7] - 黑龙江工商学院为内向学生安排心理辅导课程,通过设计工作室实践和模拟面试训练提升就业能力 [8] 基层就业促进政策 - 甘肃省支持1万名未就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期限3年 [9] - 河南省招用5000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服务期限2年 [9] - 内蒙古实施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招募5000人,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至3000人,"西部计划"新招募1000人以上 [9]
靶向施策补短板 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国青年报·2025-08-10 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