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金流向 - 7月风险偏好更高的资金净流入显著,杠杆资金、私募基金为主要增量,而ETF呈现净流出[1] - 险资延续增配权益资产趋势,配置范围从金融、公用事业扩展至更宽泛的红利资产[1] - 外资7月回流明显,EPFR数据显示净流入200亿元,北向成交占比提升反映参与度回升[1][36] 公募基金动态 - 7月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97亿元,传统费率产品月均发行稳定在100亿元左右,负债端负循环低谷或已结束[2] - 权益基金(主动偏股+被动指数)占公募整体发行规模比例回升至45%,反映持有人偏好改善[5] - 6月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收敛至121亿元,叠加新发规模100-150亿元,资金端趋于稳定[9] ETF市场特征 - 7月ETF净流出767亿元,宽基指数ETF净流出1084亿元(中证A500 -468亿元、沪深300 -228亿元),行业主题ETF净流入317亿元[12] - 行业主题ETF中周期(+142亿元)、制造(+78亿元)、金融地产(+65亿元)、红利/低波(+53亿元)净流入居前[12] - 中证A500ETF管理规模从年初2700亿元高点降至1765亿元,7月净赎回加速至468亿元[16] 杠杆资金与私募 - 7月两融净流入1344亿元,8月初余额突破2万亿元(2015年后首次),医药(+152亿元)、电子(+145亿元)、电力设备(+116亿元)等行业获集中配置[23] - 私募基金6月仓位上升3.3pct至61.1%,突破2024年箱体上沿,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3458亿元[41] 保险资金配置 - 2025年一季度险资持股规模增长3893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比例升至8.4%的历史高位[27] - 7月政策推动险资入市,包括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恢复债券利息增值税等[28] - 年内险资举牌达21次(港股占16次),举牌标的集中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公用事业板块[32][35] 外资与散户行为 - 7月外资通过被动型基金回流A股,北向成交占比趋势性提升,但主动型基金仍净流出[36] - 7月上证所新增开户数194万户,较5-6月回升但低于年初水平,显示散户非本轮行情主力[44] 融资与产业资本 - 7月IPO募资242亿元(环比+150亿元),再融资420亿元(环比+182亿元),但全年融资仍处低位[47] - 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从6月207亿元增至7月333亿元,减持压力边际上升[52]
兴业证券:7月高风偏资金主导流入 外资险资配置同步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