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废塑料的逆袭:从台州海域到联合国领奖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0 13:53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 - 台州创新推出"蓝色循环"项目 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难题 实现从回收到再利用的全链条管理 [1][2] - 该项目获得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在2500多个塑料治理项目中脱颖而出 [1][2] - 全球海洋垃圾中塑料占比高达85% 每年约800万吨塑料入海 相当于每分钟一车垃圾 [1] 台州模式特点 - 形成政府引领 企业主导 产业协同 公众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2] - 调动渔民 当地百姓 船东参与回收 通过"小蓝之家"规范化收集点进行分拣 [2] - 目前台州有5家企业专门从事海洋塑料再生利用 产品包括丝巾 手机壳等 [2] 项目成效 - 截至报道时 台州累计回收塑料废弃物5.45万吨 [3] - 项目已在浙江全省沿海城市推广 并扩展至青岛 三亚等地 [1] - 台州率先制定全国首部海塑治理地方性法规 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2][3] 技术应用 - 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 实现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可视化追溯 [2] - 技术源自2019年首创的"海洋云仓"船舶污染物治理系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