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8·11汇改”十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证券日报·2025-08-11 00:44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 "8·11汇改"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 [1] - 改革后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1] - 十年来央行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1] 改革背景 -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1.6%和11.3% [2] - 当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 [2] -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美元走强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国际资本流动波动加大 [2] 改革措施 - 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 [3] - 改革加大市场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使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回归 [3] - 改革重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底层逻辑,推动汇率从"刚性锚定"转向"弹性定价" [3] 改革成效 - 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26%,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08% [4][5] - 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较上年末升值0.14%,对欧元、英镑、日元分别贬值3.5%、2.6%、4.4% [5] - 截至2024年8月8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分别升值1.59%和2.02% [5] 人民币国际化 - 汇改助力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推动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储备货币"转型 [7] - 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7] - 央行提出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