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围城下的黑面包 - 1941年9月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城后,300万市民每天仅能获得125克掺杂松针、木屑、棉絮甚至墙粉的黑面包 [2] - 德军原计划3周内占领列宁格勒失败后,改为实施长达872天的饥饿封锁策略 [2] - 封锁初期面包由燕麦片、大麦和大豆混合制成,后期逐渐加入亚麻籽、麸皮、棉絮、墙皮等替代材料 [2] - 1941年12月食品供应几乎耗尽,苏联通过拉多加湖"生命之路"冰面运输粮食,但面临零下40度极寒和德军炮击威胁 [3] - 1942年初列宁格勒面包厂有数十名面包师因积劳成疾和营养不良牺牲,纪念馆设有专门纪念墙记录他们的名字 [3] - 现保存在列宁格勒防御与围困博物馆的面包标本仍可见裂缝中的松针碎屑,象征城市不屈精神 [4] 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 - 西伯利亚猎人出身的扎伊采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一个月内狙杀225名德军士兵 [7] - 1942年11月扎伊采夫与德军"狙击之王"科宁斯少校展开对决,利用地形诱敌战术最终击毙对手 [8] - 扎伊采夫创立的"六人猎杀小队"狙击战术被俄军沿用至今,其著作仍作为狙击教材使用 [9] - 战后扎伊采夫获"苏联英雄"称号,其莫辛-纳甘步枪现存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博物馆,枪托刻痕记录战果 [9] - 2001年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使扎伊采夫故事广为人知,各国特种部队常在其墓前敬献子弹壳 [9] 英国情报战与密码破译 - 伦敦内阁作战室作为战时神经中枢,6年间召开115次战争内阁会议,保留有未爆弹残骸和原始作战地图 [10] - 布莱切利庄园密码破译中心成功破解德军恩尼格玛密码,图灵团队设计的"炸弹机"通过穷举法每日破解密钥 [11][13] - 数学家破解更复杂的洛伦兹密码后,工程师费劳尔斯研制出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巨人",每秒处理5000字符 [13] - "巨人"计算机技术直接推动现代计算机发展,其重建版现为英国国家计算机博物馆核心展品 [13] - 作战室精确舰队标记依赖布莱切利的密码破译成果,两处遗址共同构成二战情报网络关键节点 [13]
博物馆里的二战记忆系列(一):面包、步枪和计算机,欧洲的二战往事
环球时报·2025-08-11 07:03